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88节(1 / 2)

说罢他看了看远处的扬州,又看了看己方的兵马,不由笑道:“这盛庸看来是真的无能与殿下交手了,不战而胜,殿下这手玩得好。”

“呵呵……”朱高煦也顺着崔均的目光看去,只见扬州江淮兵团的营盘冷冷清清,连操练都保持不了了。

这倒是很正常,一大堆武官的父母亲人在京城,武官不愿意打,谁能逼着他们打?

倒是他们不敢打,朱高煦可要渡江而去了。

“神机营准备收拾,上船吧!”

朱高煦将那告示丢到了一旁的火盆中,抬头便向渡口走去。

为了保障有足够的人可以抵挡南军突袭,所以朱高煦最后留下的是神机营,并且让崔均先将马运到了镇江。

如此一来,船队就可以运载更多的人。

即便没了马匹,但因为不需要折返,因此倒是可以直接乘船到镇江,就是速度慢上两个时辰。

只是对于朱高煦来说,两个时辰完全不算什么,现在的他即便再怎么慢悠悠地前往京城,也不会出现任何援兵来救助朱允炆。

“彭!!”

几乎在朱高煦率领神机营登船的同一时间,盛庸也得到了朱高煦在渡江的消息。

只是眼下的他除了砸一砸东西外,似乎也没什么可能做的。

江淮这六万余人过不了江,更拦不住朱高煦。

这两日他们不是没有组织进攻,但都被朱高煦以辎重车、火炮、火绳枪、长枪阵的方式击退。

士气低落的大军已经无力发起冲击,横过来连成一片的辎重车更是阻碍了在京骑兵的冲锋,致使他们所有一切都成了无用功。

他们只能在这里眼巴巴的看着,目送他渡江而去。

“他这一去,京师危矣……”

盛庸除了痛苦感叹,什么也做不了。

只是连这句话他也没说对,因为朱高煦都还没到江南,京城便已经彻底乱了起来。

“贼兵以渡江南甚重,外郭城外有兵马不下三万,请陛下撤回外郭城守军,返回防守内城!”

“臣等附议!!”

正午、武英殿里,在朱高煦还在忙碌着渡江时,群臣已经上演了利己的舞台剧。

外郭城的二十余万百姓毫无疑问成了被抛弃的对象,尽管他们说的很对,可朱允炆却还是为自己的无能感到绝望。

“那可都是天子脚下之民啊……”

他近乎绝望的看着群臣,群臣也面面相觑,最后黄子澄站出道:“陛下,此事无可奈何,只有在击退贼军后蠲免百姓赋税了。”

“……”朱允炆缓缓闭上双眼,无力伸出手摆了摆:“由黄先生草拟旨意吧……”

“臣领命!”黄子澄作揖应下,随后开始将驻守在外郭城的守军按照精锐程度逐一撤回内城。

十万壮丁和四万兵马司的衙役,以及不到万人的上直精锐……

这十五万人马看似很多,平分到外城却只能做到每门七八千人。

因此当上直精锐和兵马司的衙役开始陆续撤走,壮丁们立马就意识到了不妙。

胆子大的开始直接逃跑,胆子小的则是在撤退路上逃跑。

总之,当京城暮鼓作响,十五万兵马只撤回了不到十万人,半数以上壮丁逃跑,甚至包括了许多上直、兵马司的兵卒也是如此。

负责京师城防的齐泰无可奈何,只能将这十万人分别布置在内城的十三座城门处,并给十三座城门各自安排了守将。

徐增寿负责神策门、金川门、钟阜门这三道北门,其余城门则是交给有经验的武勋们各自驻守。

只是当他们赶到城门处时,看着那几乎如同游勇散兵的兵卒,实在不知道应该如何守住京城。

“唏律律……”

十七日清晨,慢慢悠悠抵达镇江并赶来的朱高煦终于抵达京城外的麒麟门。

不过此刻的麒麟门已经被孟章给接管,而朱高煦也看到了许多被关在城门内,眼巴巴看着自己的百姓。

“看来我这大兄是弃了百姓,保卫他的京城去了。”

朱高煦调侃着朱允炆,不过他并不觉得奇怪,毕竟朱允炆就是这样的人。

要他为了十几二十万外城百姓而放弃最后的希望,这可真是太难为他了。

“殿下,这群百姓都是等着禁令解除,想着出城砍伐木柴做饭的。”

孟章在马背上解释了一句,朱高煦却轻笑道:“出城不行,让他们多等一日吧。”

“是!”孟章也笑着点头。

他们二人能笑得如此轻松,是他们知道眼下京城已经人心浮动,根本守不下来。

不提徐增寿,单单说其它城门,恐怕就没少有小心思者。

“传令三军,进入京城后严守我军‘三军八纪’,若有犯者严加处理!”

“末将领命!”

朱高煦开口,孟章应下。

随后,他眺望那盘卧却一眼看不到边的京师外郭城,意气风发的挥手下令:“进城!”

很快,数万渤海军在塘骑的消息传递下,开始走不同的城门进入京城。

他们骑着漠东的兀良哈马,如潮水涌入京师外郭城。

按照常理来说,朱高煦应该走北边的观音门,直接抵达金川门是最快的,然而他依旧走了麒麟门,因为他得去紫金山祭拜老朱。

朱允炆舍弃了外郭城,其实就是舍弃了栖霞山和紫金山,也就是舍弃了皇陵。

朱高煦去紫金山祭拜,就是为了刺激刺激这个家伙。

他最好知道羞耻,自己找个办法死了,免得让自己染上擅杀皇帝的恶名。

“停!”

大军进入京城十里,朱高煦便抵达了紫金山下,见到了神道。

他翻身下马,仅仅带着孟章、塔失等人便向着山上走去。

孝陵卫被朱允炆撤走了大半,最后的在京万余精锐中,有半数就是他们,留下了的仅有不到千人。

眼见朱高煦来,他们干脆就投降了,因此朱高煦这一路畅通无阻,很快就走过了四方城、石像、翁仲、文武、金水等具有标志性的建筑,并最终抵达孝陵明楼。

“你们在外候着吧。”

朱高煦转头吩咐了一句,最后跨入明楼之中,走在那金砖之上,看着那高高悬挂的朱元璋画像,与后世那幅圆月脸的画像相同。

“爷爷,乖孙来看您了。”

朱高煦话里透露着调侃,同时自顾自从一旁取出祭祀所用之香点燃,毕恭毕敬的五拜三叩,最后把三炷香插好。

“您看孙儿来得意气风发吧?”

朱高煦的笑容都憋不住,恨不得拿起他心爱的琵琶就高歌一曲。

从洪武二十六年冬,等到了洪武三十三年夏,天知道他等了这一天多少年。

现在好了,终于得偿所愿了!

想到这里,朱高煦心情就止不住的好,走在这明楼之中哼着小曲,四处走走看看,瞧瞧比当年老朱带他来时多了些什么。

不过具体看了看,倒是也没多什么,毕竟老朱的遗愿是简葬,朱允炆在这点倒是选择性听话了,还真没陪葬什么贵重东西,贵重东西都留给他自己败了。

“爷爷,过几日等我爹回来看您,孙儿走了。”

朱高煦摇头晃脑的离开,这副模样让孟章等人大为新奇。

他们还从未见过自家殿下这般孟浪的样子,想来是心底十分开心。

“孟章!”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