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95节(2 / 2)

轮船上,海风清冷。

李谕站在甲板上看向黄兴等人的轮船,身边有一个人走来:“帝师。”

李谕转过身一看:“詹兄,你怎么也在船上?”

詹天佑说:“本来我在广东勘测潮汕铁路,没想到这条铁路的路权竟然在日本人手中,在下实在不愿意为他们做事,所以愤而离去。恰巧京张铁路要聘我为总工程师,便再次回京。”

京张铁路是詹天佑最知名的一项工程。

李谕在天津时听新任天津道台梁敦彦说过这条线的事情。

铁路不少位于直隶地区,袁世凯的建议是利用已经修好的关内外铁路盈余用于这条线路的修建,不再使用外资。

詹天佑这几年在铁路修建上打出不小的名声,所以梁敦彦力主让自己的老同学做了总工程师。

李谕说:“詹兄四处奔波,着实辛苦。”

詹天佑说:“辛苦不算什么,我只是怕自己做不好铁路修建。咱们的地形与我在美国时所见不甚相同,要复杂许多,每次工程对我都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考验。只恨未带回足够书籍,许多时候需要做试错测试。”

詹天佑在美国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的时候已经是1881年,被召回国后压根没有用武之地,做了七八年年船员、教习后才又有机会接触铁路工程。

当时召回非常匆忙,并没有带回足够的书籍。

干过工程的都知道,在勘察设计阶段手边不可能没有厚厚的规范之类的资料。

李谕说:“我去年在欧美呆了很多时间,运回了大量书籍,其中便包括许多工程资料,詹兄要是用得着,拿去用就是。”

李谕买这些英文原版书花费很大,好在有一部分可以用基金会的钱。

詹天佑欣喜道:“多谢帝师,这对我有极大帮助。”

李谕说:“都是英文的,如果需要刊印给其他人看,詹兄需要自行翻译。”

詹天佑说:“此事不劳帝师担忧。而且我正准备将今后修建的铁路统一成标准轨,从美国买来的资料完全用得上。”

詹天佑要留在塘沽,去找梁敦彦继续研究后续交接,李谕则直接返回了京城。

他开始盘算前往敦煌需要携带的东西,首先就是银子以及两部无线电设备。

这一年多下来,国内虽然还没有足够多的基站,但大城市基本都购置了李谕的无线电设备。西边的西安、兰州府衙也均有配置。

另外,李谕又联系了霍元甲,让他带上一队镖局一同出发。

忙里忙外时,甲骨文发现者王懿荣的儿子王崇烈来找到李谕。

——又是坏消息。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